记者丨周琦 编辑丨江昱玢
7月10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2016年版基础上,新《办法》进一步严格注册条件、优化营商环境、规范标签标识、明确违法处置内容等。
“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管理是强化事前管理,定门槛、立规矩,是监管的第一关。”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周石平表示。
多家乳企向《21CBR》记者表示,公司已按新《办法》落实执行。
更加严格
“新《办法》是在此前版本上,进行查漏补缺,对奶粉生产、流通、宣传等环节要求更严谨。”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。
例如,新《办法》进一步规范标签标识。
明确产品名称中有动物性来源字样的,其生乳、乳粉、乳清粉等乳蛋白来源应全部来自该物种;
细化标签中禁止含有的内容,如“进口奶源”“源自国外牧场”“生态牧场”“进口原料”“原生态奶源”“无污染奶源”等模糊信息。
“难点在于更换包装。”
宋亮指出,企业需要核查禁止内容,更换包装、广告等宣传材料,时间相对充裕。
“菲仕兰积极推进产品配方注册工作,旗下皇家美素佳儿和美素佳儿源悦,相关产品标签标识均符合最新的要求。”菲仕兰相关负责人向《21CBR》记者透露。
新《办法》细化核查要求,明确8种不予注册的情形,并加大处罚力度。
记者注意到,伪造、涂改、倒卖、出租、出借、转让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的罚款,从此前的1-3万元,上调至20万元。
“对代理商的管控效果仍然有限。”
宋亮解释,婴配奶粉配方注册费用动辄上千万,相较高额的租借、转让费用,20万罚款如同隔靴搔痒,还是太轻。
即使企业不具备申请资格,也能通过并购方式获取生产资格和配方注册,规避转让、出借的风险。
“近年,中大型企业更加谨慎,此类情况很少。”宋亮表示,一旦曝光,对品牌伤害很大,得不偿失。
行业洗牌
“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婴幼儿的口粮,其安全性社会关注度高,舆论燃点低。”周石平表示。
总体看,新《办法》更加利好大集团的子公司们,而对已通过配方注册制的中小型企业影响不大。
记者注意到,旧版本《办法》规定,母公司与旗下子公司不能共用配方。
新《办法》扩大可申请注册的企业范围,对企业集团设有独立研发机构的,允许控股子公司共享集团部分研发能力,如母乳营养成分、临床应用效果等。
2022年,我国0-3岁婴幼儿数约3200万,婴配奶粉品类总体零售总额1400亿元左右。
今年2月,新国标正式实施,打响行业淘汰赛第一枪,没有获得新国标配方注册的奶粉产品,不能再生产销售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6月18日,共有55家乳企的221个系列、643个配方通过注册,相比第一次配方注册时,通过率不到50%。
已通过新国标注册的奶粉系列中,主要以伊利、蒙牛、飞鹤、达能、菲仕兰等头部奶粉品牌为主。
其中,一些外资品牌不好判断在中国的配方注册能否顺利通过,故选择收购国内中小企业,获得配方注册资格。
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认为,近年来婴配乳粉行业集中度提升,大型乳企通过资产重组、兼并收购中小及区域乳企,扩大生产规模,加强对奶源以及销售渠道的控制。
“新《办法》有助于资源优势整合,实现产能效率最大化。”厉梁秋表示。
新规升级,洗牌效果正逐步显现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