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级邪恶的动物实验,科学家将小白鼠放进水桶里,等它快要溺死,再将其捞出,接着再把它扔进水桶里,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。

这个实验也叫“希望实验”,1950年,美国哈佛大学的科特·里希特博士突发奇想,想看看老鼠掉进桶里,能够坚持多久不被淹死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​于是,他找来一个光滑的大桶,接了半桶水,选了一只较为壮硕的老鼠,丢进了桶里。由于没有着力点,老鼠在水里扑腾了好一阵,都无法找到自救的办法。

眼看着自己快要沉下去,又赶紧游到桶边,希望能逃过一劫,可桶壁实在太光滑了,老鼠拼命游泳,就是无法跑出来。

十分钟后,老鼠精疲力竭,游泳速度越来越慢,鼻子不时埋入水中,又挣扎着冒出来。终于,十五分钟后,老鼠坚持不住了,随着最后一丝力气耗尽,开始缓缓沉入水中。

这一次似乎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,老鼠已经做好安然等死的准备。可是,里希特却大手一捞,将它救了起来。

​感受新鲜空气灌入鼻腔,老鼠的眼里再次有了光,里希特将它放在角落,等它慢慢恢复元气。

然而,几分钟后,里希特再次将老鼠丢进桶里,并且,又找了五只老鼠,重复刚刚的操作,在老鼠即将溺死时,将它们捞出又放回水里。

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十五分钟后,原本应该沉入水底的老鼠,还在苦苦坚持,40分钟后,还是没有放弃的打算。

它们都坚信那双手会再次出现,于是拼了命的等待,直到日升月落,平均下来60个小时后,才绝望的沉向水底。

​15分钟和60小时,差了整整240倍,谁也不知道老鼠最后的心理想法,但能感觉到,它们眼里的光在慢慢熄灭,这就叫“希望实验”。

或许在大家看来,这个实验平平无奇,谈不上邪恶,也谈不上残忍,毕竟只是几只小白鼠溺死的过程。但你想过一个问题吗,精神上的折磨远比肉体折磨还要痛苦。

身体是一副躯壳,受伤了能够痊愈,精神却是一个人的支柱,力量不大,却能直击心灵,有时候奔溃和绝望,往往只需要一瞬间。

而“希望实验”的残忍之处在于,给了你希望,却又看着你慢慢深陷绝望,有过这种经历的人,应该深有体会。

而这又涉及一个名为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的心理效应,又名罗森塔尔效应、毕马龙效应和期待效应。

​大概意思指的是,某些情境下,给到一些期望和暗示,情景就会按照这个方向发展。简言之就是,有人说你行你就会努力达到那个目标。

里希特的两只小鼠,在第二次放进水桶里时,它们的内心还有存活的希望,于是努力坚持,苦苦支撑,却没等来想要的结果。

这种心理也被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,最容易出现在学习成绩上,最典型的案例就是,出生于贫民窟的黑人罗斯,幼时打架斗殴,干各种坏事,长大顶多是个混混。

但他的小学校长却告诉他,你将来会是纽约州的州长,结果一语成谶,罗斯真的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州长。

​风光背后,是他为这句话付出了的各种努力,并且一直以此为目标而奋斗,老师对他的期望,使他有了更多信心。

当然,有好就有坏,如果有人一直给你灌输消极的思想,那你也容易变得不自信,对自己产生怀疑,那你的道路也会往坏的方向发展。

所以,不管是谁,一定要做好辨别,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恶意言论,就产生消极的心理。尤其是现在舆论复杂,评论张口就来的年代,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,就做出后悔终生的决定。

关键词: